K線圖(CandlestickCharts)又稱蠟燭圖、日本線、陰陽線、棒線等,K線由開盤價、收盤價、最高價、最低價四個價位組成,開盤價低于收盤價稱為陽線,反之叫陰線。中間的矩形稱為實體,實體以上細線叫上影線,實體以下細線叫下影線。常用說法是"K線",起源于日本十八世紀德川幕府時代(1603~1867年)的米市交易,用來計算米價每天的漲跌。現(xiàn)在K線圖常常用于匯市,股市以及期貨市場,在炒匯過程中,K線圖的基本用途就是為了尋找"賣買點",所以掌握一些K線圖分析的技巧對炒匯者是很有用途的。
如何看k線圖
所謂分析外匯的走勢,主要還是結合K線圖來看。為了滿足不同的需要,K線圖又可以細分為:5分鐘K線圖,15分鐘K線圖,30分鐘K線圖,60分鐘K線圖,日K線圖,周K線圖,月K線圖,甚至45天K線圖。。初學者喜歡看分時圖,匯價上下比較明顯,但是,一旦入門,就無一例外地運用K線圖,喜歡做短線的隨時觀察5分鐘K線圖,15分鐘K線圖,長線要看周K線圖,月K線圖。
看K線圖無非是為了判斷匯價的走勢。如果你在一年或更長的時間里發(fā)現(xiàn)自己越來越重視周K線圖和月K線圖,那么就可以進入中級班了。判斷大勢看長期圖,如周K線圖和月K線圖,當周K線圖和月K線圖處于高位,匯市整體的價格風險大些,注意倉位要輕。當周K線圖和月K線圖處于低位,匯市整體的價格風險小些,在買時,可以結合短線圖(5分鐘K線圖,15分鐘K線圖,30分鐘K線圖,60分鐘K線圖,日K線圖)尋找低位介入,賣出也是同樣的道理,所以匯市看似每天都有機會,其實大的機會是每段時間來臨一回。值得注意的"均線系統(tǒng)"在"蠟燭圖"上,還覆蓋著幾條不同顏色的曲線,就是均線,有5日均線(就是每天以以往5日的收盤價的平均值畫一個點,這些點的連線)、有10日均線,20、30、60、120、250日均線,還可以自己定日期,比如14日、25日......。長期均線的拐彎,常常被認為是轉勢。因為,在幾天里匯價可以"做出來",可以騙過人們的眼睛,但是長期的均線是不容易做的,因此,長期均線的趨勢經常是大盤的趨勢。匯價上穿或下穿重要的均線,專家就會提醒大家注意。幾個要點:
(1)長期圖和短期圖結合著看
(2)K線圖和成交量結合著看
(3)K線圖和均線結合著看K線圖就是一張價格表,沒有人有什么絕招,通過看K線圖,就百發(fā)百中。學習各種"技術理論"時,一定結合自己的看盤經驗,總結出自己的方法才有用,從某種意義上看,每個有經驗的匯民都是一個"艾略特"(波浪理論發(fā)明者)。K線將買賣雙方力量的增減與轉變過程及實戰(zhàn)結果用圖形表示出來。經過近百年來的使用與改進,K線理論被投資人廣泛接受。當收盤價高于開盤價時,實體部分一般繪成紅色或空白,稱為"陽線"。當收盤價低于開盤價時,實體部分一般繪成綠色或黑色,稱為"陰線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