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新一年,海航還是沒有停下“賣賣賣”的動作,一月初,其便把包括上海一家萬麗酒店在內的八家酒店房地產、八個金融項目以及部分租賃、保險及銀行業務的股權擺上了貨架。由此看出,在去年全年都在出售資產后,海航的債務窟窿仍有較大部分尚未填平。
而近日,在年初大量資產擺上貨架后,海航終于迎來了一筆“進賬”,新加坡的大型房地產集團凱德集團,宣布以27.52億元的價格,收購上海浦發大廈70%股權。這個上海浦發大廈,正是2009年11月,還處于“買買買”狀態下的海航,斥資14.75億元從上海國盛集團手中買下的,算下來海航在這筆交易中還賺到了超17億元。但事實上,無論是27.5億還是17億,對于海航所面臨的近3000億元的債務來說,仍是杯水車薪。
根據海航去年的半年報,截至2018年6月30日,其仍有流動負債2552億元,而一年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也有371億元,雖然較之2017年,債務情況有所好轉,但窟窿依舊很大。而就目前來看,海航也唯有繼續拋售資產,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的財務基礎
在過去的20多年里,海航一直擁有一個“八爪魚”的外號,原因是在其瘋狂擴張的策略下,海航已然滲透到了航空、實業、物流、旅游、科技、金融、互聯網等等產業之中,當然這樣的猛擴張也為海航帶來了高負債。在2018年,“一路狂奔”的海航面對著日漸高企的債務,不得不開始調整步伐,“回歸主業”成為了其發展的主基調,所以全球范圍內資產削減開始了。
自去年1月起,海航集團陸續出手悉尼寫字樓、香港九龍啟德區地塊、紐約曼哈頓第六大道寫字樓、海島物流、上海前灘項目、北京海南航空大廈等等國內的優質資產,僅僅去年上半年便已合計償還1753億元的債務,全年處置資產的規模已經達到了3000億元。公司雖然因此獲得了喘息的空間,但其所面對的債務危機仍未得到有效的解決,這也就是為什么剛剛進入2019年,海航就再次開啟了新一輪的資產售賣。
總而言之,從海航2019年的“貨架”來看,其還擁有很多優質資產,相信這些資產也都會如同此次賣出的上海浦發大廈一樣,獲得一個好的售價、利潤,為其緩解債務壓力。但是從中也能看出,盲目的擴張對于公司、企業來說,弊還是要大于利,野蠻生長的確能夠讓公司獲得更加快速的發展,但同時也埋下了隱患,所以想要獲得長遠健康發展,還是需要更加穩健的步伐,不知道正在回歸主業的海航,能否意識并改正這個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