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 微博 Qzone

印度市場掀起投資風暴,中印之爭就此白熱化?

拓天速貸  2019-01-11 16:55:36  閱讀量: 2656

近年來,隨著互聯網的普及,印度電商行業發展迅速,這也吸引了各方人馬的聚集。Flipkmart和snapdeal兩大本土品牌激烈爭奪市場份額之后,隨著國際電商和零售領域的巨頭們入局,印度市場的爭奪徹底進入了白熱化。

電商龍頭亞馬遜率先開拔,豪擲55億美元入局印度,一舉擠掉了snapdeal的份額。前不久,零售巨頭沃爾瑪,也開始向印度進軍,宣布160億美元收購印度本土最大電商Flipkmart公司77%的股份,徹底引爆印度零售市場。要知道,此前Flipkmart和亞馬遜的市場份額分別為45%和35%,沃爾瑪入局后,無疑將與亞馬遜展開直接的對話。

此外,筆者還注意到,中國馬云旗下的阿里巴巴也把手伸向印度,投資了沒落的snapdeal公司和剛剛興起的paytm(類似于支付寶的線上支付平臺),力圖把天貓的模式帶到印度,以求分得一杯羹。

5.jpg

而在印度的智能手機市場,爭奪同樣激烈。據市場調研機構IDC數據,今年一季度印度手機市場份額第1-5名分別為小米、三星、OPPO、VIVO和傳音,其中小米、三星份額分別超過30%和25%,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,正在為爭奪“頭名”角力。另據騰訊科技報道,華為在印度市場的銷量增速高達146%,不久就將迎頭趕上。

激戰不僅僅發生在這兩個行業。實際上在印度,能源、基建等許多行業都在發生著同樣的事。零售領域和智能手機市場的激烈爭奪,只是整個印度市場的縮影。那么,問題來了,印度市場為何導致企業瘋搶?在筆者看來,印度市場遭到瘋搶的原因有兩個,一個是互聯網發展,另一個原因是印度人口紅利。

如同多年前的中國一樣,互聯網的發展給印度帶來了無限商機。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對于世界的好奇心開始通過網絡滿足,這也為印度經濟帶來了活力。

以支付方式為例,在兩年前的印度,不論是大型商場還是街頭小攤,人們的付錢的方式只有刷卡和現金。但在高速網絡的發展下,印度開始誕生了如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一般的數字支付公司,手機數字支付開始流行,隨著“廢鈔令”正式實施和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推廣,手機線上支付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,如今,線上支付正在成為印度人消費的主要手段。

筆者相信,隨著網絡的進一步發展,今后印度的游戲產業、直播產業、短視頻等等互聯網行業的企業,也將快速發展,同時,也必將誕生“互聯網+”的模式,在工業、醫療、金融等多個行業引發深刻的變革,從而推動印度市場和印度經濟快速發展。

6.jpg

印度市場吸引企業的另一個原因是人口。在《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》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,叫做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”。而在經濟領域,可以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需求。

在2017年底的統計中,印度人口已經超過13億,這樣龐大的人口基數,市場需求和市場前景不可限量。不但如此,印度的購買力也非常強勁。根據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,印度在25歲以下的人口,比例超過了50%,而在在35歲以下的人口,比例超過了65%,這說明中青年是印度人口的主力,而這樣的群體,消費信心更高,消費觀念更加靈活,擁有著難以想象的購買力,我想,許多企業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吧。

如今,印度的快速崛起,是否會對中國在世界的經濟地位產生影響呢?筆者認為,暫時還不會。雖然大量資本的進入正在推動印度經濟向前發展,但由于創新能力不足、規模不大,印度的經濟發展質量堪憂,想超過中國恐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。

印度難以誕生自主品牌,創新能力不足

翻開中國的互聯網圈,阿里、騰訊、網易、新浪、百度、美團、滴滴等,無一不是中國自己的品牌,無一不對中國經濟有著巨大的貢獻。但印度與中國情況不同。雖然印度本土誕生了很多不錯的企業,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,再加上印度的人口紅利,國際互聯網的巨頭們絕不會袖手旁觀,總會在第一時間予以打壓,亞馬遜和沃爾瑪的電商之爭就是最好的例證。而令印度引以為傲的線上支付Paytm,也被中國阿里巴巴牢牢把控,這也導致印度在新興的互聯網圈,少有自己的品牌,沒有自主品牌就難有強勁的自主創新能力。

筆者認為,沒有創新驅動的經濟就如同沒有思想的人類軀體,雖然可以按照別人的想法體現出自己的價值,但自己卻很難創造價值,即便發展速度快,經濟發展質量將受到很大制約。

4.jpg

“印度制造”普遍規模不大

“印度制造”是印度總理莫迪發起的一項重要改革,旨在提升制造水平,讓印度人民形成“愛用國貨”的局面,改變中印貿易逆差的不離局勢。但有數據稱,2017~2018財年前9個月,印度制造業的增長率僅為0.5%,印度制造可以說是徹底失敗了。很多印度調查機構的結果也顯示,相比印度制造,印度人更青睞中國制造。

究其原因,筆者認為,印度主要輸在了規模上。中國的大多數制造都是大規模批量生產,但在印度,兩三臺機器的“小作坊”更加普遍。這樣的情況導致了生產效率的低下,麥肯錫的報告指出,印度這種模式的生產效率僅為中國制造的五分之一。同時,由低效引發的高成本,導致商品定價更高,有時甚至超過了中國制造長途運輸和10%的關稅費用,這樣的定價顯然無法被印度當地人所接受。此外,在小作坊中由于沒有專業和精確的質量控制環節,產品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,這也是印度人避而遠之的原因之一。

當然,電力供應、官僚主義、貪污腐敗、種姓制度等多種其他問題也在制約著印度制造的進一步發展。

結語

國外資本的注入,雖然本意是為了開拓印度市場,卻也給了印度經濟活力,推動了印度的崛起。但同時,我們也要看到,印度國內仍存在很多的制約經濟發展的問題,當前資本大量涌入,有可能出現過熱現象,引發其他的一些列問題,因此,投資印度市場,還需要進一步審慎和觀察。


返回10淘金
用戶評價
發表您的看法
  • 豆瓣月活3億、知乎市值24億美元都沒用,變現太難
  • 零首付+套路貸,讓你防不勝防
  • 遭大客戶“封殺”,汽車之家損失的不止100億市值
  • 海航再次賣樓套現27.5億,3000億債務窟窿仍難填

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,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:

青青草原一区二区